• 现代医学急诊与重症监护》丁宏举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医学急诊与重症监护》【作者】丁宏举主编【页数】178【出版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09【ISBN号】978-7-5649-3893-2【价格】35.00【分类】急诊-险症-护理【参考文献】丁宏举主编.现代医学急诊与重症监护.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9.09.图书目录:《现代医学急诊与重症监护》内容提要:本书详细叙述了急救与转运、急救常用操作技术及急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内容,阐述了临床常见急症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等内容。紧扣临床,简明实用,内容丰富,资料新颖,适用于急诊、ICU及危重症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尤其是主治医师、研究生和医学生。《现代医学急诊与重症监护》内容试读第章心肺脑复苏“死而复生”谓之“苏”。复苏(reucitatio)本义是指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等在生理功能极度减低后又恢复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心肺复苏(cardioulmoaryreucitatio)是指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后,救护人员为恢复其生命活动和智能所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即用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脏自主搏动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主要目的是为脑和其他重要脏器提供含氧血流,最终目的是恢复智能即脑复苏。脑复苏(cereralreucitatio)是指对脑受缺血、缺氧损伤以后所采取的减轻CNS功能障碍的措施。追溯历史,无论成功与失败,人类从未停歇过探索挽救生命措施的脚步,从原始到现代,从无知到有知,每一次变化,每一次革新,都凝结了先辈们的心血与智慧,为肺复苏技术进一步发展铺平了道路。第一节心肺脑复苏发展史一、古代心肺复苏公元前三千年,玛雅文明和印加文明都推崇用“直肠烟熏法”对患者进行复苏。公元前896年,圣经中首次描述了成功复苏的案例。一对夫妇的儿子因为头痛而死亡,先知以利沙“祈祷后俯身向小孩,嘴巴对着小孩的嘴巴,眼晴看着小孩的眼睛,手放在小孩的手上。小孩的身体随后慢慢暖和起来。先知便在房中来回走动,然后再次俯身向小孩。小孩打了七个喷嚏后睁开了双眼”。这是最早的关于心肺复苏的文字记录,似乎有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雏形。公元500一1500年,各种方法(包括鞭打法、体外加温法、马背颠簸法以及木桶滚体法)在不同的地域应用。鞭打法即通过鞭打的方式唤醒患者的意识。体外加温法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人们意识到人死后体温会降低,因此将生命与温度联系在一起,为患者加温成了当时防止患者死亡的重要方法。加温的方法包括热炭灰、燃烧的排泄物或热水体表加温等。马背颠簸法是将患者置于马背上,然后让马在空旷的地方奔跑,以期通过颠簸使气体进出患者肺内。木桶滚体法是让患者俯卧在大木桶(如红酒桶)上,来回滚动木桶,以帮助挤压患者的胸部,使气体呼出;然后去除胸部压力让胸部扩张,使气体吸入。由于这项技术引入了通过胸部压力变化影响肺内气体呼出、吸入的理念,因而成为现代心肺复苏技术的前身技术之一。实验性气管插管最初于公元1000年左右由穆斯林哲学家和医学家阿维森纳报道:“必要时将一根金、银或其他材质的管子插入喉部。”安德雷亚斯·维萨里在其出版的书籍中也提到“向管中吹气使动物复苏”。这是气道管理最早的雏形。16世纪初,人们开始使用风箱法对患者进行复苏,延续了近300年。由于壁炉风箱携带极不方便,不少制造业人员萌生了球囊面罩复苏器的创意。1829年,研究者发现用风箱使肺部过度膨胀,可能导致动物死亡,故停止使用风箱法。18世纪初,烟草燃烧的烟雾灌入患者直肠一一种新的复苏方法悄然兴起,在北美印第安人中运用得非常广泛。1767年,被美国殖民者引入英国。1881年,本杰明·布罗迪的研究发现四盎司烟草可能视代医学急诊与重症盟护使狗致死,一盎司烟草可能使猫致死,此法不再被使用。18世纪,溺水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溺水逐渐成为当时引起猝死的首要原因。为此,人们开始使用“倒挂法”抢救溺水。倒挂法是捆住溺水者的脚部将溺水者倒挂起来,并对其胸部间断加压以帮助溺水者吸气和呼气。18世纪40年代,法国巴黎科学院正式推荐对溺水的患者进行口对口吹气。1767年,荷兰溺水者复苏协会成立。1774年,英国皇家溺水者营救会成立。该协会推荐的溺水者救治方法包括:①将溺水者移近燃烧的火堆旁、埋在热沙中、浸入热水中或置入有1~2名志愿者供暖的被窝中,为患者保暖。②将溺水者置于头低脚高位,挤压其腹部,并用羽毛挠其咽喉壁催吐,清除患者吞入胃内或吸入肺内的水。③通过直肠内灌入烟草烟雾或其他强刺激性的气体刺激溺水者的双肺、胃和肠。④用风箱帮助患者恢复呼吸。⑤放血。最早出现的低温治疗始于19世纪初,俄国人将患者的身体埋在雪和冰中,以降低机体的代谢。当时人们尚未认识到最重要的需要降低代谢的器官是大脑,只对身体进行降温。19世纪50年代,人工通气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人们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如何保持体温上。100年前荷兰人提出的保温方法仍在继续沿用,直到马歇尔·霍尔提出长时间转运的患者,如果不进行呼吸支持而仅仅是单纯保暖,对患者有害无益,保暖的方法才受到了挑战。新鲜空气对患者是最重要的,但患者仰卧、舌根后坠可能阻塞气道。由于风箱在当时已经不再使用,马歇尔·霍尔提出将患者从仰卧位到侧卧位来回滚动,每分钟16次,并且当患者处于俯卧位时,在患者的背部加压,以便患者呼气。通过这种方法,患者可以获得300~500mL的潮气量。该法很快被英国皇家溺水者营救会所采纳。后来,随着麻醉药物的使用,医院内发生呼吸骤停的患者数量增加,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技术逐渐成熟。19世纪后期,西尔维斯特复苏法开始出现。让患者仰卧,将双上肢举向头的两侧,再收回并按压胸部,每分钟重复16次。1892年,法国学者还提出了伸拉舌头复苏法,即打开患者口腔,有节奏地将其舌头向外拉,为开放气道奠定了基础。1932年,霍尔格和尼尔森对西尔维斯特复苏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仍是让患者取仰卧位,其双手置于头后,通过按压胸部让气体呼出,拾高肘部使气体吸入。1954年,詹姆斯·埃兰首次提出了正常人呼出的气体足够维持患者的氧合的理论。1956年,与彼得·沙法共同研发了现代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1957年,美国军方开始采用该技术复苏意识丧失的患者。同年,彼得·沙法教授撰写了《心肺复苏的基础》一书,提出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复苏医学领域里一场革命性的进展。1960年,闭胸心脏按压技术出现,技术的关键在于产生一定的心脏搏出量和血液循环将氧气带到患者的大脑,减轻大脑的缺血缺氧,是复苏医学领域又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二、电除颤技术的发展历程电除颤技术的发展有赖于当代医学对心室纤颤的认识。18世纪末一19世纪初,人们逐渐认识到心脏电活动对心脏正常工作的重要性,电治疗也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逐渐兴起。1879年,一位德国医生研究了感应电和直流电对外科手术中的心脏的影响,提出直接电击心脏或者将直流电施加在胸壁上均可改变心脏的频率和节律。1887年,马克·威廉首次阐释了“心室肌纤维状收缩”的病理生理特点和临床意义,认为心室肌肉不规则、无节律、不协调的颤动时,不能产生前向血流,心室将充血扩大,动脉血压将显著下降。提出不规则的纤维状收缩是心室内发生了物质变化所导致的,与心脏结构和心外神经的活动无关。首次描述了室颤阈值的概念,同时发现某些物质(如高浓度的溴化钾)注射人血循环后更容易引起室颤。同年,马克·威廉提出对哺乳动物的心脏给予一系列适当强度的电击,可能重新恢复心脏搏动,并且首次提出将直接心脏按摩和人工通气结合起来对心脏骤停的患者进行复苏。1889年,马克·威廉将心脏骤停的原因分为心脏停搏和心室纤颤,各种心脏状态下发生的室颤是猝死的重要原因,并提出大部分心源性猝死都是在心肌缺血的基础上发生心室纤颤而引起的。1887年,奥古斯都·沃勒开始用毛细血管静电计记录人的心脏活动。1897年,威廉·埃因托芬开始用线性检流计记录人类心脏电活动,从而成为心电图发展的先驱。1911年,奥古斯都·霍夫曼发表了第一份室颤的心电图。同年,托马斯·刘易斯等人采用该方法记录心电图,发现室颤是氯仿麻醉时发生猝死的常见原因。2第一章心肺脑复苏0随着电力在社会大众中的广泛应用,意外触电身亡的危险明显增加。1882年,发现250V的交流电可以致命。1899年,日内瓦大学的生理学家普雷沃斯特和巴提丽观察发现,室颤时可以通过心脏按摩和人工通气来暂时维持血压,同时让比较强的电流经过颤动的心脏,可以使颤动的心肌恢复规则的节律,有助于成功救治触电身亡的患者。遗憾的是复苏所需的最佳电压和电流强度仍为未知数,且在现场和很短的时间内提供符合要求电压下的电流也实为不易。因此,该理论与技术难为临床所用。20世纪初,英国、欧洲和美国的解剖学家、病理学家和生理学家开始应用连续的心电监护设备来研究心脏搏动形成和传导的异常。20世纪20年代,贝尔电话试验室开展了对于室颤和除颤非常有价值的研究。1933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威廉等报道狗诱发室颤后进行电除颤的研究结果,首次提出了对实验动物进行闭胸电除颤的可能性。但该研究并没有在霍普金斯大学继续进行下去,有幸的是克利夫兰市的WeterReerve大学的研究者们仍继续在进行相关研究,卡尔·维格尔发表了一系列关于采用氯化钾、氯化钙混合溶液血管内注射和心脏按摩结合起来治疗狗室颤的文章,同时提出将人工心脏按压和电除颤相结合,可以增加除颤的成功率。1936年,在美国生理协会年会上,卡尔·维格尔阐释了这种方法可用于增加心脏手术中突发室颤后复苏成功的可能性。1937年,弗雷德里克·莫茨报道了在电除颤前静脉使用局麻药物普鲁卡因可以增加电除颤的成功率,首次对室颤时有效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报道。尽管如此,大家仍然对室颤患者的心脏复苏持怀疑态度。1941年,WeterReerve大学的外科医生克劳德·贝克报道了2例术中发生室颤的患者,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和电除颤,但未成功。1947年,贝克医生为一位患有严重先天性漏斗胸的14岁小孩进行手术。关胸时,患儿发生心脏骤停,贝克医生再次为他开胸,进行心脏按摩,发现患儿心室肌颤动,立即使用肾上腺素、洋地黄和普鲁卡因等药物。医务人员从贝克医生的实验室推来了一台除颤器,在患儿心脏骤停45mi时进行了第一次电除颤。几次除颤后,患儿心脏恢复了窦性心律。3h后患儿神志恢复,能正确回答问题。最后患儿完全康复出院。该病例是人类首次除颤成功的病例,证明除颤器是挽救心脏骤停的有效工具。此后,贝克医生开设了一系列复苏培训课程,指导3000余人参加课程学习和使用除颤器。至此,将人类心室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电除颤技术诞生了。但是,贝克医生的除颤器大而笨重,必须使用交流电源和开胸直接电击心脏,极大地降低了临床应用的可行性。1956年,保罗·卓尔成功进行了闭胸式电除颤。持续心电监护的出现提高了识别致命性心律失常的高危患者的可能性,经过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技术培训的急救小组的组建,提高了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这两者都对电除颤技术至关重要。1962年,有研究者报道了直流电除颤,并发症更少、更为安全,可以用电池为除颤器供电。1969年,第一台可移动除颤器上市。1979年,第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u-tomatedexteraldefirillator,AED)投入临床使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众自救意识的提高,AED将逐渐从临床走向社区,从社区走向家庭,进入个人的生活。三、现代心肺复苏的发展历程1960年,口对口人工呼吸和闭胸式心脏按压两种技术结合,开启了心肺复苏的新纪元,标志着现代心肺复苏的诞生及现代心肺复苏体系和学说的建立。同期,口对口人工呼吸、闭胸式心脏按压和闭胸式电除颤共同成为现代心肺复苏的三大里程碑。1974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制定了第一个心肺复苏指南[StadardforCardioul--moaryReucitatio(CPR)adEmergecyCardiacCare(ECC)]。198O年,AHA对指南进行了第一次更新。1985年,第四届全美复苏会议对CPR标准进行了评价和修改,强调复苏的成功并非仅仅指心脏泵功能和呼吸功能的恢复,还包括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提出心肺脑复苏的概念。1986年和1992年,AHA又分别对指南进行了两次更新。1992年的指南中首次提出“生命链”的概念,指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的过程中“早期识别”“早期心肺复苏”“早期电除颤”“早期高级支持”是至关重要的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成为延续生命的链条,每一个环节的成功实施,有助于降低心脏骤停患者的死亡率。“生命链”的概念很快得到了推广和普及,成为众多急救医疗服务(emergecymedicalervice,EMS)体系抢救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基石。规代医学意诊与重症盟护02000年,AHA和国际复苏联合会(LCOR)联合推出《200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首次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对世界范围内的复苏医学证据进行系统评价和分级,形成了基于证据的推荐指南。该指南很快成为全球复苏医学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将心肺复苏技术总结成为A~I法:A(alrway,开放气道)、B(reathig,人工呼吸)、C(circulatio,胸部按压)、D(dug,药物治疗)、E(ECG,心电监护)、F(firillatio,电击除颤/复律)、G(gauge,病情评估)、H(hyothermia,低温保护脑)、I(iteivecareuit,重症监护)。此后,AHA和ILCOR采用同样的评价方法每五年对指南进行一次更新。《2005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重在简化心肺复苏的程序,增加每分钟按压次数和减少CPR期间对按压的中断。目前,最新的《201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则在既往四环生命链的基础上增加了“心脏骤停后综合治疗”的环节,将生命链拓展为五环,通过各种技术进一步强调了帮助脑功能恢复在复苏中的重要性。该版指南还对心肺脑复苏的技术细节进行了简化和修订。四、2000一2010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的主要变化心肺复苏技术从古至今、从原始到现代、从蒙昧到科学,其发展、变迁和革新都与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密不可分。同时,心肺复苏技术有医学家、生物医学家和生理学家的通力合作,更有电力业、电器业和电话业的技术支撑,才让这项拯救成千上万生命的实践性技术日臻完善。然而,心肺复苏技术还远未达到完美的境地,它并不像其在电视或电影中被神化的那样,有那么高的抢救成功率。时至今日,院外发生的、无目击者的心脏骤停的存活入院率不过6%,而存活出院率则更低。另一方面,即使现在指南中推荐的意见和建议,也有很多是源自专家共识、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性实验,并非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因此,心肺复苏的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每一次指南的更新,其实都是人类积跬步至千里的一次实践。也许我们可以从历史的回顾中学习一些经验,加强多学科的合作、交叉和融合,让心肺复苏技术进步的每一步都迈得坚实而有力,让心肺复苏技术的每一个小小进步都转化为千千万万的生命和尊严。(一)心肺复苏程序的变化在现代心肺复苏学诞生之初,经典的心肺复苏一直以开放气道为起点,即通常说的“A-B-C”,也是2000指南和2005指南推荐的心肺复苏程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因此,2010年指南将心肺复苏程序从“A-B-C”改为了“C-A-B”(胸部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先开始胸部按压,再开放患者气道和实施人工呼吸。(二)成人胸部按压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按压产生的血流灌注能为大脑和心脏等重要脏器输送氧和养供。因此,心脏骤停后胸部按压尤为重要。指南在不断地更新中,对按压的要求越来越高(表1-1)。表1-12000一201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关于成人胸部按压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指南按压深度(cm)】按压频率(次m)按压通气比仅胸部按压的CPR2000指南4510015:2未做推荐2005指南4~51030:2施救者不愿或无法提供通气,则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2010指南至少5至少10030:2未经CPR培训的非专业人员,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CPR(三)成人人工呼吸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表1-2)表1-22000一201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关于成人人工呼吸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指南检查呼吸方法吹气时间吹气前准备环状软骨加压2000指南看、听、感觉检查呼吸2左右深吸气2~3名施教人员时可采用2005指南看、听、感党检查呼吸大于1平静呼吸2~3名施教人员时可采用2010指南扫视患者呼吸状态,取大于15平静呼吸不建议常规采用消看听感觉检查方法一4第一章心肺脑复苏(四)电除颤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表1-3)表1-32000一201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关于成人电除颤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指南儿童使用AED连续除颤方法除颜能量2000指南仅推荐8岁以上患儿使用3次(首次除颤后,检查心律,若不单相波:成功,立即进行第二次除颤,再检查首次:2001心律,若仍不成功,进行第三次电除再次:200~300J颤)第三次:360J双相泼:未做推荐2005指南1至8岁的儿童,应使用儿科型剂1次(除颜后立即恢复胸外按压与人单相波:量衰减AED。如果无此机型,可使工通气,2mi后检查心律,若仍需除每次除颤均推荐360J用普通AED。是否为1岁以下的要颤心律,进行再次除颤)双相波:儿使用AED,尚无足够证据。首次:120~200J再次:相同或更高的能量2010指南1至8岁儿童应使用儿科型剂量1次(除颤后立即恢复胸外按压与人单相波:衰减AED。如果没有,应使用普通工通气,2mi后检查心律,若仍需除每次除颤均推荐360)AED。对于1岁以下婴儿,建议使颜心律,进行再次除颜)双相波:用手动除颤器。如果没有,需使首次:制造商为其对应波形用儿科型剂量衰减AED。如果也没建议的能量剂量(120]至有,可以使用普通AED。200J)再次:相同或更高的能量(五)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表1-4)表1-42000一201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关于成人高级生命支持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用药方案指南二氧化碳波形图阿托品腺苷有症状的心动过缓用药2000指南建议使用呼出二氧化碳检测PEA或心脏停博时建议用于稳定的、规则的、在阿托品或起搏无效时,器确认气管插管位置。监测常规使用窄ORS心动过速可使用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呼气未二氧化碳(PETCO2)可以用于了解心肺复苏过程中产生的心输出量2005指南建议使用呼出二氧化碳检测PEA或心脏停搏时建议用于稳定的、规则的、在阿托品或起搏无效时,器确认气管插管位置。监测常规使用窄ORS心动过速可使用多巴胺和肾上腺素PETCO2可以用于了解心肺复苏过程中产生的心输出量2010指南使用二氧化碳波形图确认气不推荐PEA或心脏停搏用于稳定型、规则的、在阿托品无效或不适合使管插管位置,根据PETCO,值时常规使用单型性、宽OS心动过用阿托品时,可使用多巴监测心肺复苏质量和检测自胺、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主循环是否恢复腺素代替经皮起搏规代医学急诊与重症蓝护0(六)成人复苏后治疗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表1-5)表1-52000一2010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关于成人复苏后治疗推荐意见的主要变化指南重要性亚低温治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脑电监测2000指南心胜骤停后治心脏骤停后自助循环恢复对于复苏后的患者未做对于复苏后的患者未做疗涵盖在高级血流动力学稳定者,自发产推荐推荐生命支持中生的轻度低温(gt33C)无须积极复温2005指南心脏骤停后治院外发生的室颜所致心脏骤对于复苏后的患者未做对于复苏后的患者未做疗涵盖在高级停,复苏后仍昏迷但血流动推荐推荐生命支持中力学稳定者,推荐诱导亚低温治疗2010指南形成综合的、院外发生的室颜所致的心脏对于STEMI致心脏骤对于ROSC后仍昏迷的思多学科的心脏骤停,自主循环恢复后仍昏停的患者,无论复苏者,应频繁或持续监测骤停后治疗体系迷,但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后意识如何,都推荐脑电情况,以诊断癫滴推荐诱导亚低温治疗急诊冠脉造影和血管并及时处理再通治疗五、2010一201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的主要变化(一)急救系统和持续质量改进指南更新提供了一个审视救治体系的新视角,区分了院内心脏骤停(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图1-1)。要点包括:(1)救治体系通用分类。(2)将AHA成人生存链分为两链:院内救治体系和院外救治体系。(3)检视有关心脏骤停救治体系的最佳证据的评估,集中在心脏骤停、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卒中问题上。院内心脏骤停监测和预防识别和启动即高质量快速除高级生☆维持和成急反成系统心脏复苏骤停后护理初级急救人员高级生命牙管gt重症监护家院外心脏骤停即时高质量快速除预心肺复苏非专业施救者MS急救H队急诊到道鬱图1-1院内心脏骤停(IHCA)和院外心脏骤停(OHCA)生存链···试读结束···...

    2022-09-29 急诊科医生 急诊室故事

  • 2022年重庆市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考生须知

    1、考试时间2022年9月15-16日举行中医药教师考试;2022年9月23-24日,传统医学考试确实有专业知识,每位考生的具体考试时间和地点以考生准考证信息为准。.2、准考证的打印时间考试前10天,考生登录“重庆市医疗卫生人才网”,进入“网上报名系统”,输入姓名和报名编号,进入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建议考生提前打印准考证,核实考试具体信息,了解考试最新疫情防控要求。3、疫情防控要求所有进入考场的考生必须自备医用口罩和乳胶手套(全程佩戴),凭准考证、身份证和“一证两码”(核酸阴性证、育康码和行程码绿码),入院前体温低于37.3℃。核酸检测证明为首次检测日前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以准考证时间为准)(两次核酸检测间隔必须大于24小时,两个样品必须在重庆取)。(一)市内被划定为中高风险地区不足3天的区(县),以及有7天低风险地区旅行史的考生,须提供首次检测前24小时内出具核酸阴性证明(重庆检测,按采样时间计算)。(2)如果您在考试前7天内有高、中风险地区或静态管理地区的居住史,并且考试日已调整为常态化防控地区,您必须提供您的第一个检测日前24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在重庆检测,以采样时间计算)。(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考生不能参加考试:1.检测前10天内有境外旅行史,未完成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的人员。2.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未完成隔离医学观察等健康管理的人员。3.尚未出院的新冠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或已治愈出院但仍在随访医学观察期内的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4、检测前7天内体温≥37.3℃或有疑似症状,但未排除感染新冠肺炎或检测前仍有躯体症状。5.测试当天,“二码”异常(非绿码)。6、检测当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不按上述要求在规定时限内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的。7.考试当天,处于高风险区、中风险区、临时控制区或静态管理区的人员。8.进入考场前,因体温异常、干咳、乏力等症状,经疾控和医务人员确认有可疑症状。9.不符合本市最新回渝卫生管理办法要求,需要隔离或处于“三日两检”期间的人员。10.其他不能排除感染和传播新冠肺炎风险的。4、温馨提示(1)请考生在考试前10天做好个人防护和自我健康监测。减少不必要的出行,不必要的逗留,避免进出拥挤的公共场所。如有身体异常,请及时就医。建议同居的考生也应尽量减少流动性,降低疫情风险。(2)请考生随时关注两码状态,确保状态无异常;如果出现非绿码等异常状态,请务必立即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积极转码,才能顺利参与测试。(3)考生不得携带准考证、有效身份证、黑色签字笔、铅笔、橡皮擦以外的任何物品进入考场。严禁将试题、答题纸、草稿纸等与试题有关的材料带出考场。违纪违法行为,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次修改)和《中医师和真正专业技术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办法》的规定处理。(四)严格遵守《考试规则》、《考生须知》和最新疫情防控要求,服从监考人员管理。进入考场前做好充分准备,考试期间不要离开考场。考试结束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尽快离开考场,避免聚集。全体考生入场时如实填写《2022年重庆市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考生诚信参考书》。隐瞒、谎报个人旅行史和健康状况的,按照国家和重庆市有关疫情防控规定处理。(5)考试当天,建议考生提前60分钟到达考场,并留出足够时间配合考场工作人员进行准考证。凭准考证、身份证和“一证两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玉康码、行程绿码),体温lt37.3℃进入考试。(6)建议考生在考试前一天熟悉考场地址和交通路线,合理安排时间,提前到达考场,避免迟到。疫情防控要求将根据国家和重庆最新疫情防控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请继续关注重庆市卫生人才交流中心微信公众号和重庆市医疗卫生人才网(www.cqwrc.com)的相关通知。.附件:2022年重庆市传统医学教师传承考试考生诚信参考书(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重庆市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2022年9月5日原标题:2022年重庆市传统医学教师专业考试考生须知文章来源:htt://www.cqwrc.com/weSite/YXKSZX/RCKP/KSDT/html-1658/23594.html...

    2022-09-09 重庆的医学院 《重庆医学》

  • 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张萍,黄俊蕾,陈云荣,贾继清,李燕,赵丽丽,王丽云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作者】张萍,黄俊蕾,陈云荣,贾继清,李燕,赵丽丽,王丽云主编【页数】281【出版社】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07【ISBN号】978-7-5670-1836-5【价格】55.00【分类】临床医学【参考文献】张萍,黄俊蕾,陈云荣,贾继清,李燕,赵丽丽,王丽云主编.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8.07.图书封面: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内容提要:本书共3篇20章。内容包括外科学总论、普通外科学、神经外科学、骨外科学,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风湿性疾病、理化因素所致疾病,以及传染病、输血知识等。主要介绍各种常见疾病及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与护理等。读者对象为医学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及临床医护工作者。《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内容试读第一章休克第一节感染性休克一、病因感染性休克(etic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指由微生物及其毒素等产物所引起的脓毒病综合征(eiydrome)伴休克,感染灶中的微生物及其毒素、胞壁产物等侵入血循环,激活宿主的各种细胞和体液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因子和内源性介质,作用于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影响其灌注,导致组织细胞缺血缺氧、代谢紊乱、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这一危重综合征即为感染性休克。因此,感染性休克是微生物因子和机体防御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微生物的毒力数量以及机体的内环境与应答是决定感染性休克发展的重要因素。二、临床表现1.意识和精神状态(反映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流量)。经初期的躁动后转为抑郁淡漠,甚至昏迷,表明神经细胞的反应性由兴奋转抑制,病情由轻转重,原有脑动脉硬化或高血压患者,当血压降至10.64/6.65kPa(80/50mmHg)左右时反应即可迟钝;而个别原体质良好者对缺氧的耐受性较高,但为时亦极短暂。2.呼吸频率和幅度(反映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或肺和中枢神经功能不全)。详见“休克的代谢”改变,酸碱平衡失调和重要脏器功能不全。3.皮肤色泽(温度和湿度,反映外周围血流灌注情况)。皮肤苍白,紫绀伴斑状收缩,微循环灌注不足,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亦可作为参考,如前胸或腹壁出现瘀点或瘀斑,提示有DIC可能。4.颈静脉和外周静脉充盈情况。静脉萎陷提示血容量不足,充盈过度提示心功能不全或输液过多。5.脉搏。在休克早期血压尚未下降之前,脉搏多已见细速,甚至摸不清,随着休克好转,脉搏强度往往较血压先恢复。6.尿量(反映内脏灌流情况)。通常血压在10.6kPa(80mmHg)上下时,平均尿量为20~30mL/h,尿量>50mL/h,表示肾脏血液灌注已足。2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7.甲皱微循环及眼底检查。在低倍镜下观察甲皱毛细血管袢数、管径、长度、清晰度和显现规律、血色、血液流速、均匀度和连续性、红细胞聚集程度、血管舒缩状态和神志清晰度等,休克时可见甲皱毛细血管袢数减少,管径细而缩短,呈断线状,充盈不良,血色变紫,血流迟缓失去均匀性,严重者有凝血。眼底检查可见小动脉痉挛,小静脉淤张,动静脉比例可由正常的2:3变为1:2或1:3,严重者有视网膜水肿,颅内压增高者可见视乳头水肿。三、治疗(一)补充血容量有效循环血量的不足是感性性休克的突出矛盾。故扩容治疗是抗休克的基本手段。扩容所用液体应包括胶体和晶体。各种液体的合理组合才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胶体液有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和全血等。晶体液中碳酸氢钠复方氯化钠液较好。休克早期有高血糖症,加之机体对糖的利用率较差,且高血糖症能导致糖尿和渗透性利尿带出钠和水,故此时宜少用葡萄糖液。1.胶体液。(1)低分子右旋糖酐(分子量2万~4万):能覆盖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管内壁,增加互斥性,从而防止红细胞凝聚,抑制血栓形成,改善血流。输注后可提高血浆渗透压、拮抗血浆外渗,从而补充血容量,稀释血液,降低血黏度、疏通微循环,防止DC。在肾小管内发挥渗透性利尿作用。静注后2~3h其作用达高峰,4h后渐消失,故滴速宜较快。每日用量为10%500~1500mL,一般为1000mL。有严重肾功能减退、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出血倾向者最好勿用。偶可引起过敏反应。(2)血浆、白蛋白和全血:适用于肝硬化或慢性肾炎伴低蛋白血症、急性胰腺炎等病例。无贫血者不必输血,已发生DIC者输血亦应审慎。细胞压积以维持35%~40%较合适。(3)其他:羟乙基淀粉(706代血浆)能提高胶体渗透压、增加血容量、副作用少、无抗原性,很少引起过敏反应为其优点。2.晶体液。碳酸氢钠林格液和乳酸钠林格液等平衡盐液所含各种离子浓度较生理盐水更接近血浆中的水平,可提高功能性细胞外液容量,并可部分纠正酸中毒。对肝功能明显损害者以用碳酸氢钠林格液为宜。5%一10%葡萄糖液主要供给水分和热量,减少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25%~50%葡萄糖液尚有短暂扩容和渗透性利尿作用,休克早期不宜用。扩容输液程序、速度和输液量一般先输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盐液),有明显酸中毒者可先输给5%碳酸氢钠,在特殊情况下可输给白蛋白或血浆。滴速宜先快后慢,用量应视患者具体情况和原心肾功能状况而定:对有明显脱水、麻痹性肠梗阻以及化脓性腹膜炎等患者,补液量应加大;而对心脏病的患者则应减慢滴速并酌减输液量。在输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有无气促和肺底罗音出现。必要时可在CVP或PAWP监护下输液,如能同时监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PAWP的梯度,对防止肺水肿的产生有重要参考价值,若二者的压差>1.07kP,则发生肺水肿的危险性较小。扩容治疗要求达到:①组织灌注良好:患者神情安宁、口唇红润、肢端温暖、紫绀消失;②收缩压>12kP第一章休克3(90mmHg)、脉压>4.0kPa③脉率30mL/h⑤血红蛋白回复基础水平,血液浓缩现象消失。(二)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根本措施在于改善组织的低灌注状态。缓冲碱主要起治标作用,且血容量不足时,缓冲碱的效能亦难以充分发挥。纠正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并防止DIC的发生。首选的缓冲碱为5%碳酸氢钠,次为11.2%乳酸钠(肝功能损害者不宜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适用于需限钠患者,因其易透入细胞内,有利于细胞内酸中毒的纠正;其缺点为滴注溢出静脉外时可致局部组织坏死,静滴速度过快可抑制呼吸、甚至呼吸停止。(三)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旨在调整血管舒缩功能、疏通微循环淤滞,以利休克的逆转。1.扩血管药物。必须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使用,适用于低排高阻型休克(冷休克)。常用者如下。(1)α受体阻滞剂:可解除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所引起的微血管痉挛和微循环淤滞。可使肺循环内血液流向体循环而防治肺水肿。本组的代表药物为酚妥拉明(苄胺唑啉),其作用快而短,易于控制。剂量为5~10mg每次(儿童0.1~0.2mg/kg)以葡萄糖液50~100mL稀释后静滴,开始宜慢,以后根据反应,调整滴速。情况紧急时,可先以小剂量加入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20mL中缓注,继以静滴,0.1~0.3mg/mi。心功能不全者宜与正性肌力药物或升压药合用以防血压骤降。氯丙嗪具有明显中枢神经安定和降温作用,能降低组织耗氧量,还能阻断α受体、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适用于烦躁不安、惊厥和高热患者,但对年老有动脉硬化和呼吸抑制者不适宜,肝功能损害者忌用;剂量为每次0.5一1.0mg/kg,加入葡萄糖液中静滴,或肌注,必要时可重复。(2)B受体兴奋剂:典型代表为异丙肾上腺素,具强力B和B2受体兴奋作用,有加强心缩和加快心率、加速传导以及中枢等扩血管作用。在增强心缩的同时,显著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室的应激性,易引起心律失常。有冠心病者忌用。剂量为0.1~0.2mg,滴速为成人2~4μg/mi,儿童0.05~0.2g/(kg·mi)。心率以不超过120次(儿童140次)每分钟为宜。多巴胺为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前体。具有兴奋α、3和多巴胺受体等作用,视剂量大小而异:当剂量为每分钟2~5g/kg时,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使内脏血管扩张,尤其使肾脏血流量增加、尿量增多;剂量为6~15以g/kg时,主要兴奋B受体,使心缩增强、心输出量增多,而对心率的影响较小,较少引起心律失常,对B2-受体的作用较弱;当剂量>20ug/(kg·mi)时,则主要起a-受体兴奋作用,也可使肾血管收缩,应予注意。常用剂量为10~20mg,初以每分钟2~54g/kg滴速滴入,继按需要调节滴速,最大滴速0.5mg/mi。多巴胺为目前应用较多的抗休克药,对伴有心缩减弱、尿量减少而血容量已补足的休克患者疗效较好。(3)抗胆碱能药:为我国创用。有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解除微小血管痉挛、改善微循环;阻断M-受体、维持细胞内cAMP/cGMP的比值态势;兴奋呼吸中枢,解除支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气管痉挛、抑制腺体分泌、保持通气良好:调节迷走神经,较大剂量时可解除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抑制,使心率加速;抑制血小板和中性粒细胞凝聚等作用。大剂量阿托品可引起烦躁不安、皮肤潮红、灼热、兴奋、散瞳、心率加速、口干等。东莨菪碱对中枢神经作用以抑制为主,有明显镇静作用,剂量过大时可引起谵妄、激动不安等。山莨菪碱在解痉方面有选择性较高,而副作用相对较小的优点,临床用于感染性休克,常取代阿托品或东莨菪碱。有青光眼者忌用本组药物。剂量为:阿托品成人每次0.3一0.5mg,儿童每次0.030.05mg/kg东莨若碱成人0.3~0.5mg/次,儿童每次0.006mg/kg山莨若碱成人每次10~20mg静脉注射,病情好转后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到停药。如用药10次以上仍无效,或出现明显中毒症状,应即停用,并改用其他药物。2.缩血管药物。仅提高血液灌注压,而血管管径却缩小,影响组织的灌注量。因此输液中加入缩血管药后限制了滴速和滴入量,并使CVP假性上升,故从休克的病理生理而言,缩血管药物的应用似弊多利少,应严格掌握指征。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应用:血压骤降,血容量一时未能补足,可短时期应用小剂量以提高血压、加强心缩、保证心脑血供;与α受体阻滞剂或其他扩血管药联合应用以消除其α受体兴奋作用而保留其B受体兴奋作用,并可对抗α受体阻滞剂的降压作用,尤适用于伴心功能不全的休克病例。常用的缩血管药物有去甲肾上腺素与间羟胺。剂量为:去甲肾上腺素0.5~2.0g,滴速4~84g/m间羟胺10~20mg,滴速20~40滴/分。近有报道在补充血容量和使用小剂量多巴胺无效的病例,于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后休克获逆转者。(四)雏护重要脏器的功能1.强心药物的应用。重症休克和休克后期病例常并发心功能不全,乃因细菌毒素、心肌缺氧、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心肌抑制因子、肺血管痉挛、肺动脉高压和肺水肿加重心脏负担,输液不当等因素引起。老年人和幼儿尤易发生,可预防应用毒毛旋花苷或毛花苷C。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时,应严重控制静脉输液量和滴速。除给予快速强心药外,可给血管解痉药,但必须与去甲肾上腺素或多巴胺合用以防血压骤降。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增加心搏血管和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可早期短程应用。同时给氧、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并给能量合剂以纠正细胞代谢失衡状态。2.维持呼吸功能、防治ARDS。肺为休克的主要靶器官之一,顽固性休克常并发肺功能衰竭。此外脑缺氧、脑水肿等亦可导致呼吸衰竭。休克患者均应给氧,经鼻导管(4~6L/mi)或面罩间歇加压输入。吸入氧浓度以40%左右为宜。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在血容量补足后,如患者神志欠清、痰液不易清除、气道有阻塞现象时,应及早考虑作气管插管或切开并行辅助呼吸(间歇正压),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注意防治继发感染。3.肾功能的维护。休克患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时,应注意鉴别其为肾前性或急性肾功能不全所致。在有效心搏血量和血压回复之后,如患者仍持续少尿,可行液体负荷与利尿试验:快速静滴甘露醇100~300mL,或静注速尿40mg,如排尿无明显增加,而心脏功能良好,则可重复一次,若仍无尿,提示可能已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给予相应处理。4.脑水肿的防治。脑缺氧时,易并发脑水肿,出现神志不清、一过性抽搐和颅内压增第一章休克5高征等,甚至发生脑疝,应及早给予血管解痉剂、抗胆碱类药物、渗透性脱水性(如甘露醇)、速尿,并使用局部降温与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地塞米松10~20mg)静注以及高能合剂等。5.DIC的治疗。DIC的诊断一经确立后,采用中等剂量肝素,每4~6h静注或静滴1.0mg/kg(一般为50mg,相当于6250U),使凝血时间(试管法)控制在正常的2倍以内。DIC控制后方可停药。如并用潘生丁剂量可酌减。在DIC后期、继发性纤溶成为出血的主要原因时,可加用抗纤溶药物。四、护理1.积极防治感染和各种容易引起感染性休克的疾病,例如败血症、细菌性痢疾、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腹膜炎等。2.做好外伤的现场处理,如及时止血、镇痛、保温等。3.对失血或失液过多(如呕吐、腹泻、咯血、消化道出血、大量出汗等)的患者,应及时酌情补液或输血。(李洪泽王翠香任慧子胡瑞静)第二节过敏性休克一、临床表现1.血压急剧下降至休克水平,即10.7/6.7kPa(80/50mmHg)以下,如果原来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收缩压在原有的水平上猛降至10.7kPa(80mmHg),亦可认为已进入休克状态。2.意识状态。开始有恐惧感,心慌,烦躁不安,头晕或大声叫喊,并可出现弱视,黄视,幻视,复视等;继而意识朦胧,乃至意识完全丧失,对光反射及其他反射减弱或丧失。具备有血压下降和意识障碍,方能称之休克,两者缺一不可,若仅有休克的表现,并不足以说明是过敏性休克。3.过敏的前驱症状。包括皮肤潮红或一过性皮肤苍白,畏寒等;周身皮痒或手掌发痒,皮肤及黏膜麻感,多数为口唇及四肢麻感,继之,出现各种皮疹,多数为大风团状,重者见有大片皮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全身皮肤均肿,此外,鼻、眼、咽喉黏膜亦可发生水肿,而出现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音哑,呼吸困难,喉痉挛等,不少患者并有食管发堵,腹部不适,伴以恶心、呕吐等。4.过敏原接触史。于休克出现前用药,尤其是药物注射史,以及其他特异性过敏原接触史,包括食物、吸入物、接触物、昆虫螯刺等。对于一般过敏性休克者,通过以上四点即可以确诊,过敏性休克有时发生极其迅速,6现代医学临床与护理有时呈闪电状,以致过敏的症状等表现得很不明显,至于过敏性休克的特异性病因诊断应审慎从事,因为当患者发生休克时,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或接触多种可疑致敏物质,故很难冒然断定。此外,在进行证实诊断的药物等过敏试验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或再致休克等严重后果,故应慎重,如果必须做,应力求安全,凡属高度致敏物质或患者对其致敏物质高度敏感者,应先由斑贴,抓伤等试验做起,或采用眼结膜试验,舌下黏膜含服试验,皮内注射试验法必须严加控制:在试验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剂量,并应作好抗休克等抢救的准备。二、治疗1.立即停止接触并移开可疑的过敏原或致病药物。结扎注射或虫咬部位以上的肢体以减缓吸收,也可注射或受螫的局部以0.005%肾上腺素2~5L封闭注射。2.立即给0.1%肾上腺素,先皮下注射0.3~0.5L,紧接着作静脉穿刺注入0.1~0.2L,继以5%葡萄糖液滴注,维持静脉给药畅通。肾上腺素能通过3-受体效应使支气管痉挛快速舒张,通过α受体效应使外周小血管收缩。它还能对抗部分I型变态反应的介质释放,因此是救治本症的首选药物,在病程中可重复应用数次。一般经过1~2次肾上腺素注射,多数患者休克症状在半小时内均可逐渐恢复。反之,若休克持续不见好转,乃属严重病例,应及早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20mg,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400mg。也可酌情选用一批药效较持久,副作用较小抗休克药物如去甲肾上腺素、阿拉明(间羟胺)等。同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并及时补充血容量,首剂补液500mL可快速滴入,成人首日补液量一般可达3000mL。3.抗过敏及其对症处理,常用的是扑尔敏10mg或异丙嗪25~50mg,肌肉注射,平卧、吸氧,保持呼吸道畅通。由于处于过敏休克疾患时,患者的过敏阈值甚低,可能使一些原来不过敏的药物转为过敏原。故治疗本症用药切忌过多过滥。三、护理预防是最根本的办法,首先明确引起本症的过敏原,并进行有效的防避,但在临床上往往难以作出特异性过敏原诊断,况且不少患者属于并非由免疫机制发生的过敏样反应,为此应注意:①用药前详询过敏史,阳性患者应在病史首页作醒目而详细的记录;②尽量采用口服制剂;③对过敏体质患者在注射用药后观察15~20mi,在必须接受有诱发本症可能的药品(如碘造影剂)前,宜先使用抗组胺药物或强的松20~30g④先作皮内试验、皮肤挑刺试验,尽量不用出现阳性的药物。若必须使用,则可试行“减敏试验”或“脱敏试验”,其原则是在抗组胺等药物的保护下,对患者从极小剂量逐渐增加被减敏药物的用量,直到患者产生耐受性为止,在减敏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的密切观察,并准备好水剂肾上腺素、氧气、气管插管和可以静脉注射的皮质类固醇等一切应急抢救措施。(秦兴伟贾世冉李娜李佩)···试读结束···...

    2022-08-27 李燕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出版社 海燕出版社李道魁

  • 现代医学病理诊断》王全义,马艺珲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现代医学病理诊断》【作者】王全义,马艺珲主编【页数】198【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5【ISBN号】978-7-5189-4456-9【分类】病理学-诊断学【参考文献】王全义,马艺珲主编.现代医学病理诊断.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8.05.图书封面:现代医学病理诊断》内容提要:本书共11章,分别介绍了病理学概论,病理检查技术,炎症和免疫性疾病,垂体与甲状腺疾病,口、口咽部、涎腺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乳腺疾病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注重科研与临床工作相结合,强调正确处理正常与病理、内因与外因、损伤与抗损伤、局部与整体,肉眼与镜下、形态与机能、病理与临床的关系,可作为医学院校学生和基层医生学习之用。《现代医学病理诊断》内容试读第一章病理学概论第一节病理学绪论病理学(athology)是研究疾病的病因(etiology)、发病机制(athogeei)、病理变化(atholog-icalchage)、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病理学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对上述内容的了解来认识和掌握疾病本质和发生发展的规律,为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病理学又是许多疾病的诊断并为其治疗提供依据的最可靠方法,因此病理学也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一、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分为人体病理学(humaathology)和实验病理学(exerimetalathology)两部分。前者通过尸体解剖(autoy)、活体组织检查,或称外科病理学(urgicalathology)和细胞学(cytolog罗)检查所获得的材料对疾病做出最后诊断;后者则以疾病的动物模型或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为材料进行医学研究。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因为其学习必须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基础,同时其本身又是以后学习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病理学也是一门高度实践性的学科,课程的学习一般有理论课、实习课、临床病理讨论(cliicalathologicalcoferece,CPC)和见习尸体剖验等学习形式。学习病理学要特别注意形态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之间的有机联系。在医疗工作中,活体组织检查是迄今诊断疾病最可靠的方法。细胞学检查在发现早期肿瘤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不幸去世的患者进行尸体剖验能对其诊断和死因做出最权威的终极回答,也是提高临床诊断和医疗水平的最重要方法。虽然医学实验室检测、内镜检查、影像学诊断等技术突飞猛进,在疾病的发现和定位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很多疾病,仍然有赖于病理学检查才能做出最终诊断。在科学研究中,病理学是重要的研究领域。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的科学研究,无一不涉及病理学内容。应用蛋白质和核酸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分子病理学已是一个新兴的分支学科。临床病理数据和资料,包括大体标本、石蜡包埋组织和切片的积累,不仅是医学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材料,也是病理学教学和病理专科医师培养的资料来源。总之,病理学在医学教育、临床诊疗和科学研究上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加拿大籍著名医生和医学教育家SirWilliam0ler(1849一1919)曾写道“Aiouratholog罗,oiourmedicie”(病理学为医学之本)。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的诊断和研究方法1.尸体剖检(autoy)简称尸检,即对死者的遗体进行病理解剖和后续的病理学观察,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尸检的作用在于:①确定诊断,查明死因,协助临床总结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1.现代医学病理诊断的经验和教训,以提高诊治水平;②发现和确诊某些新的疾病、传染病、地方病、流行病等,为卫生防疫部门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③积累各种疾病的人体病理材料,作为深入研究和防治这些疾病的基础的同时,也为病理学教学收集各种疾病的病理标本。目前我国的尸检率还不高,而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十分不利于我国病理学和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亟待立法和大力宣传尸检的意义。2.活体组织检查(io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穿刺和搔刮等手术方法,从活体内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诊断。其意义在于:①由于组织新鲜,固定后能基本保存病变的原貌,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对疾病做出病理学诊断,可作为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依据;②必要时还可在手术进行中做冷冻切片快速诊断,协助临床医生选择最佳的手术治疗方案;③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定期活检可动态了解病变的发展和判断疗效;④还可采用如免疫组织化学、电镜观察、基因检测和组织培养等研究方法对疾病进行更深人的研究。因此,活检是目前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科病理学,或称诊断病理学(diagoticathology)就是在活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病理学分支。3.细胞学检查通过采集病变处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诊断。细胞的来源可以是运用各种采集器在口腔、食管、鼻咽部以及女性生殖道等病变部位直接采集脱落的细胞;也可以是自然分泌物(如痰、乳腺溢液、前列腺液)、体液(如胸腹腔积液、心包积液和脑脊液)及排泄物(如尿)中的细胞;还可以是通过内镜或用细针穿刺(fieeedleairatio,FNA)病变部位(如前列腺、肝、肾、胰、乳腺、甲状腺、淋巴结)等采集的细胞。细胞学检查除用于患者外,还可用于健康的普查。此法设备简单,操作简便,患者痛苦少而易于接受,但最后确定是否为恶性病变尚需进一步做活检证实。此外,细胞学检查还可用于对激素水平的测定(如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及为细胞培养和DNA提取等提供标本。(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l.动物实验(aimalexerimet)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aimalmodel)。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其优点在于可根据需要,对之进行任何方式的观察研究。或与人体疾病进行对照研究。此外,还可进行一些不能在人体上做的研究,如致癌剂的致癌作用和癌变过程的研究及某些生物因子的致病作用等。这种方法可弥补人体病理学研究所受到的制约,但应注意的是动物和人体之间毕竟存在一定的物种上的差异,不能把动物实验结果不加分析地直接套用于人体,仅可作为研究人体疾病的参考。2.组织和细胞培养(tiueadcellculture)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研究在各种因子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及外来因素的影响。例如在病毒感染和其他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如何发生恶性转化;在恶性转化的基础上发生哪些分子生物学和细胞遗传学改变:在不同因素作用下能否阻断恶性转化的发生或使其逆转;免疫因子、射线和抗癌药物等对癌细胞牛长的影响等,都是对肿瘤研究十分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通过体外培养建立了不少人体和动物肿瘤的细胞系,对研究肿瘤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研究方法的优点是周期短、见效快、节省开支,体外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可以避免体内复杂因素的干扰。缺点是孤立的体外环境与复杂的体内整体环境有很大的不同,故不能将体外研究结果与体内过程简单地等同看待。三、病理学的发展人类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自其诞生之日起始终与疾病共存,这从考古学家挖掘的具有病变的史前人类的骨骼化石上可找到足够的证据。当然这仅仅是肉眼所见到的形态变化。直到1761年意大利的Morgai(1682一1771)医生通过700多例尸体解剖,并详细记录了病变器官的肉眼变化之后,认为不同的疾病都是由相应器官的病变引起的,由此提出了器官病理学(orgaathology)的概念,由此奠定了医学及病理学发展的基础。在一个世纪之后的19世纪中叶,随着显微镜的发明和使用,人们可以应用光学显微镜来研究正常和病变细胞的形态变化。于是,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1821一1902)创立了细胞病理学(cytoathology),其巨著在1858年出版,直到今天其理论和技术仍在对医学科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此后,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探索,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今天的病理学学科体系,如用肉眼观察病·2·■第一章病理学概论变器官的大体变化,被称为大体所见或解剖病理学(aatomicalathology);借助于显微镜所进行的组织学或细胞学研究,被称为组织病理学(hitoathology)或细胞病理学(cytoathology);用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病变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被称为超微结构病理学(ultratructuralatholog罗)。近三十年来,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遗传学的进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等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传统病理学的发展。特别是学科间的互相渗透,使病理学出现了许多新的分支学科,如免疫病理(immuoathology)、分子病理学(molecularathology)、遗传病理学(geeticathology)和计量病理学(quatitativeathology)等,使得对疾病的研究从器官、组织、细胞和亚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并使形态学观察结果从定位、定性走向定量,更具客观性、重复性和可比性。随着分子病理学理论和技术的日臻完善,诊断分子病理学又成为近年来临床病理的最热门领域。就大多数疾病而言,不管是先天性还是获得性,均具有一定的遗传学基础。通过分子手段检测人染色体上基因的改变,以此确立的遗传性疾病的诊断是最可靠的。在感染性疾病的分子诊断中,不仅可检出正在生长的病原体,也能检出潜伏的病原微生物;既能确定既往感染,也能检出现行感染。肿瘤大部分都有遗传学基础,与遗传性疾病类似,诊断分子病理学对那些以基因改变为病因的肿瘤而言是最准确的,是分子靶向治疗的基础。在组织器官移植领域内,诊断分子病理学至少可用于以下五个方面:组织抗原匹配;免疫抑制患者中出现的威胁生命的感染的快速检测;在骨髓移植中还可以用于自体移植前确保有效地清除肿瘤组织,显示移植物在体内过程的踪迹,监视疾病复发。在刑事案件的法医学鉴定中,DNA指纹技术,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法医学鉴定,其精确度达到了一个细胞、一根毛发和一个精子,就可取得个体特征性的基因图谱。今天,随着3G网络时代的到来,借助图像数字化以及数字存储传输技术的发展,将病理学切片转化为切片数字化图像(wholelideimage,WSI)进行数据存储已成为可能。WSI又称数字切片(digitallide)或虚拟切片(virtuallide),使用者可以不通过显微镜而直接在个人的计算机上进行WSI的阅片、教学、科学研究、远程诊断及疑难病例的会诊,现已被称为数字病理学(digitalathology)。相信3G网络的覆盖及WSI技术的应用将极大地推进病理学学科的进步及病理学事业的发展。对疾病的观察和研究还从个体向群体和社会发展,并与环境结合,出现了地理病理学、社会病理学等新的分支。这些发展大大加深了对疾病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为许多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和发展空间。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组计划的开展,病理学这门古老的学科必定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的面前。我国是幅员广阔、人口和民族众多的大国,在疾病谱和疾病的种类上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开展好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的研究,对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疾病的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对世界医学的贡献。处理好人体病理学和实验病理学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使二者加强联系,相得益彰。同时要打破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界限,密切关注相邻新兴学科的发展,学习和吸取它们的先进成果来创造性地丰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病理学研究的某些领域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这也是我国当代病理学工作者的责任和任务。(王全义)第二节诊断病理学一、什么是诊断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功能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病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18世纪中期开始的。Morgagi(1682一1771)将他一生中所经历的约700例精心解剖的尸检各器官所见与临床表现相联系,于1761年著成了《疾病的位置与原因》一书,此书为病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后许多学者将尸检所见与临床表现相联系,相。3·现代医学病理诊断继发现了许多疾病的临床和形态特点,大大丰富了病理学的内容。尸检成为检验临床诊断正确性的必不可少的程序。这样的器官病理学到19世纪Rokitaky(1800一1878)时代达到了顶峰。Rokitaky亲自解剖了约3万例尸体,并掌握了约6万例尸检的材料,详细描述了全身各器官的各种病变,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病理学宝库。1843年Virchow开始用显微镜观察病变部位的细胞和组织的结构,1858年Virchow发表了他著名的“细胞病理学”,从而开创了细胞病理学时代。临床各科的发展推动了病理学向专科病理分支如妇产科病理、神经病理、肿瘤病理、皮肤病理及儿科病理等的发展。1932年Kall和Ruha发展了透射电镜,1938年Ardee首创了扫描电镜。电子显微镜的问世使病理学从细胞水平向亚细胞结构深入,由此产生了超微结构病理学。免疫学的进展促进了免疫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发展。细胞遗传学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充实了有关疾病的遗传病理学。20世纪50年代是生物化学突飞猛进的时期。1953年Wato和Cick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及DNA-RNA-蛋白质(包括各种酶)的化学顺序。分子生物学技术目前在病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促使病理学进一步深人到分子水平,为分子病理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综上所述,近百余年来由于医学生物学各分支如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的迅猛发展以及许多新仪器如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仪及流式细胞仪等的研制成功,使病理学能发展到目前这样具有许多分支的重要学科,当然病理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临床医学的发展。应该强调的是病理学从建立之时起就负有一个重要使命即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诊断。古代学者通过肉眼观察器官改变与临床症候相联系。细胞病理学问世后,病理医生能从细胞和组织结构的改变为临床提供病理诊断。l870年柏林大学的CarlRuge及其同事JohaVeit最先将外科活检作为重要的诊断工具。从此以后病理医生可根据手术标本、各种活检、穿刺及脱落细胞学为临床不同疾病提供诊断。尸检更可核实或纠正临床诊断,或发现新的疾病和病变。病理学中这一方面的实践和研究以往称为外科病理学,通俗称为临床病理诊断,这些名称并不全面,因为送病理科作病理诊断的标本不都是来自外科,几乎所有的临床科室都可能送病理标本,所以应称之为诊断病理学(diagoticathology)。诊断病理学不仅包括对各种活体标本(包括细胞学)的诊断,也包括对尸检的诊断。诊断病理学是病理学的一个大分支,是为患者的医疗服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诊断病理学的任务诊断病理学的任务是对有关疾病:①提出明确的病理诊断;②提供可能的病因学证据或线索;③提供有关的预后因素。当病理学还处在细胞病理学时代时,病理医生能根据病理标本的形态改变(大体和显微镜下)提出病理诊断已经完成了任务。目前随着医学生物学各分支的迅速发展,病理医生已能将病理形态结合其他种种辅助手段如电镜、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DNA倍体及种种分子生物学技术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病理诊断。例如过去单凭形态不能区分的小细胞恶性肿瘤,现已能依靠免疫组织化学和电镜区分出淋巴瘤、小细胞未分化癌、胚胎性横纹肌肉瘤、神经母细胞瘤或Ewig瘤。分子生物学技术特别是PCR的应用使病理医生能从患者的组织(新鲜或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DNA,通过PCR得到大量扩增的特异性DNA片段用于检测T、B淋巴细胞增生中Ig或TCR基因重排,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点突变,检测杂合子丢失(LOH)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循环血中的瘤细胞等。PCR也可用于检测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对检测病毒来说P℃R技术是最敏感和最快的方法。流式细胞术的一个重要功能是DNA分析,决定瘤细胞的倍体(loidy),计算出不同细胞周期中细胞的百分率,如一肿瘤中异倍体和S期细胞百分率增加表明恶性,对某些肿瘤如膀胱癌来说,这些指标说明预后差,对一些癌前病变来说,DNA分析可预测该病变的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医生虽不直接接触患者,但他面对临床医生。在临床医生诊断治疗患者的过程中,病理诊断医生应是临床医生最好的咨询者和合作者。三、进行诊断病理学实践和研究所需的设备无论是大的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的病理科,还是小的县区级医院病理科,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病理▣4第一章病理学概论诊断,其设备应包括有设备较齐全的尸检室、手术和活检病理标本检查取材室、常规切片制片室(可包括特殊染色及冷冻切片设备)、细胞室(包括制作各种细胞学和细针穿刺细胞学的涂片和切片等)、医生读片室(或称诊断室)、照相室(备有能摄制各种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照片的照相设备特别是连接计算机的数码相机)、免疫组织化学室、大体标本制作室、大体标本陈列室以及各种材料的存档处(包括文字档案、标本、玻片及蜡块存档处)等。一个现代化大医院病理科还应备有电镜室(扫描及透射电镜)、塑料包埋切片制作室、荧光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及多头显微镜(教学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实验室、细胞培养室、组织库或低温冷藏箱、流式细胞仪、图像分析仪、电脑及病理图文信息系统即局域网上应用的数据库等。今后有条件的单位可安置细胞遗传学工作站(ISH分析系统)、做虚拟切片(virtuallide)的仪器及远程病理会诊的仪器,这样同一城市不同医院及不同城市医院之间甚至不同国家的医院之间可进行切片会诊交流。四、病理标本的检查、取材和诊断中的一些要点(一)大体观察和取材病理标本的检查,常规应包括大体检查和显微镜下观察:一些诊断病理医生重视显微镜下改变,忽视大体形态,认为镜下形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殊不知许多标本,特别是手术切除标本的大体形态和取材部位可直接影响诊断正确性,如手术切除的甲状腺只重视大结节,忽视了小的白色硬结,可导致微小乳头状癌的漏诊;大的卵巢肿瘤应作多个大切面观察,应在不同色泽和质地的部位取材检查,因卵巢肿瘤经常有混合型,只取少数瘤组织块,不能代表肿瘤的全部成分。总之标本的大体观察非常重要,要全面仔细观察和描述病变。临床送检的标本不管大小均应详细检查,如果一例标本有多件,则每一件均要取材作切片观察。根治术标本在未固定前应仔细寻找淋巴结,因为淋巴结中癌的转移率,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肿瘤标本除取不同部位的肿瘤外还应取肿瘤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切断端及淋巴结。(二)大体标本的照相一般医院的病理科都没有很富裕的空间来存放大体标本,因此在大体检查之后,对一些病变典型特殊或罕见的标本最好尽量照相留档,这样除少数可制成陈列标本外,日常大量已检查并取材的大小标本,在病理报告发出后一段时间(一般为1~2个月)就可弃除。如果检查当时没有详细记录,可对照照片进行补充描述。照相前应将病变充分暴露,剔除多余的脂肪和结缔组织。标本的切面一般来说均较表面有特征性,照相的清晰度和反差等取决于设备及摄影者的技术。目前一些大医院用的连接电脑的数码相机照相设备不仅效果好,亦容易掌握。一张好的彩色像不仅是存档的重要资料,也是总结和书写论文必不可少的材料。储存在电脑中的大体彩色图像还可制成光盘作为教学和会议交流等用。国外许多医院病理科还备有照大标本的X线设备,对检查有钙化的病灶以及骨组织很有用。(三)固定常用的固定液有10%中性formali,其他有Zeker、Boui和carmoy等固定液。固定液的体积应I0倍于标本的体积。10%formali的渗透组织能力为1mm/h,所以一般标本均需固定数小时,大标本切开后应固定过夜。用作取组织块的大标本,应在新鲜时就切成0.5~1cm厚的大片块,待固定后再修整,组织块厚度不能超过3mm。腔状器官如胃肠道,应将标本剪开后用大头针固定在薄的木板上(黏膜面向上),在大的容器内固定,表面覆以浸有固定液的湿纱布或棉花。需要立埋的标本应用大头针或染料标明需要包埋的面。标本不能冻存,特别是已含固定液的标本,因冷冻后水分在组织内形成针状结晶,破坏组织和细胞的结构,从而影响诊断。(四)一张好的HE切片是保证正确病理诊断的关键病理切片质量的好坏除取决于病理制片室的设备以及病理技术人员的技术和经验外,部分还取决于病理医生取材是否合乎要求,如大标本未经适当固定就取材,这样的组织块在固定、脱水和浸蜡过程中会扭曲变形,影响包埋和制片;另外,组织块太厚,中心脱水透明及浸蜡不好亦影响切片质量。一张质量上乘的HE切片(除疑难病变外),对病理医生来说一般不会发生诊断困难,但质量很差的HE切片·5.■现代医学病理诊断(切片厚、刀痕多、组织细胞挤压、组织裂开及染色透明差等)总会造成诊断上的困难,特别是淋巴结。大多数淋巴结的疑难病例是由于制片造成的。目前虽然已有许多辅助手段和工具,如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但要做这些辅助检查之前,首先要对该病例有一个初步的病理诊断意见,才能考虑用什么手段或什么工具来进一步证实或否定该诊断,所以对于一天要处理大量病理标本和诊断的病理医生来说,质量好的HE切片是完成工作的保证。(五)免疫组织化学除了苏木精-伊红外,以往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有特殊染色、酶组织化学、图像分析和电镜等,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免疫组织化学已开始在国内少数大医院病理科应用于日常外检,到90年代后期免疫组织化学已在全国普遍开展,由于免疫组织化学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所以迄今免疫组织化学已是医院病理科不可缺少的技术。(六)小活检和细胞学随着医学的发展,病理医生所收到的标本越来越小,现在医院病理科除手术切除的标本和手术切除活检外,大量的是各种内镜活检,粗针穿刺活检和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ieeedleairatiocytology,FNAC)的标本。越来越小的标本就要求病理医生仔细检查和病理技术人员高水平的制片技术。遇到有些小的内镜活检首先要核对“块数”,如内镜医生注明“8块”,则送检瓶内应核实是否有“8块”。除检查瓶内标本外,还应检查瓶盖内是否还有标本,有时这一块行将“漏网”的活检可能恰恰是病变的关键。小的标本如内镜活检应用纱布或滤纸或袋装茶叶的纸或其他裹起来固定、脱水和浸蜡。特别小的标本应用伊红染色后再包裹固定、脱水、浸蜡,否则浸蜡后小标本与蜡混在一起不易辨认。这种小活检的切片要求技术人员用快刀切,并在载玻片上捞数个至十数个蜡片。病理医生看片时每一切片上的组织片均应仔细观察,有时常常在某几个组织片中有具诊断意义的病变。细胞学(亦称诊断细胞学)现在越来越广泛用于诊断。近年来开发的液基薄层涂片技术以及电脑辅助细胞扫描分析系统(thilayerliquidaedwithcomuteraitedcytologytet,TCCT),以及用液基薄层涂片技术加上DNA自动扫描仪,均可明显提高宫颈癌的检出率,以上技术和仪器亦可用于胸腹腔积液、尿、脑脊液和痰的细胞学检查。除各种脱落细胞学外,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已在全世界广泛开展。细针是指针的外径为0.6~0.9mm,由于针细损伤小,吸出的细胞是存活的,所以制成涂片后较脱落细胞学(细胞常退化)更易诊断。目前FNAC几乎已能用于穿刺全身所有部位的肿瘤,它的阳性率高,假阳性极少,所以很受临床和病理医生欢迎。FNAC的成败取决于:①穿刺医生能击中目标;②制成一张薄而均匀的涂片;③病理医生对诊断细胞学的经验。三者中缺一就可影响诊断。细胞印片,特别是怀疑有肿瘤的淋巴结切面的印片对诊断很有参考价值,因一张好的印片比起冷冻切片和石蜡切片来说可真实反映细胞的形态和结构,并可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因此除了纤维组织较多的组织和肿瘤外,一般细胞丰富的组织和肿瘤,在新鲜标本切开后最好都做印片观察。五、冷冻切片手术台上做冷冻切片的唯一理由是决定下一步治疗的方案,如乳腺肿块的良恶性,决定是否需作根治术,又如肢体肿瘤的性质,决定是否要截肢等。除了这一原因外,其他均无申请作冷冻切片的理由。对病理医生来说冷冻切片要求快、准确、可靠。但是冷冻切片的质量一般均不如石蜡切片,另外取材有限,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冷冻切片都能做到快、准确和可靠。所以遇到不能做出明确诊断时应请临床医生再取代表性的组织或请临床医生等石蜡切片的结果,切勿勉强诊断,以造成误诊或事故。六、病理材料的存档如前所述大体标本应尽量照相存档,或储存在电脑数据库内。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大体标本就可处理掉。除已制成示教或陈列的标本外,大体标本不宜长久保留(包括尸检标本),一方面这些标本占据很大的空间;另一方面长期保存的大体标本不仅色泽、外形均会改变,而且这种标本已不适合取材作6···试读结束···...

    2022-08-26 病理诊断编码 病理诊断胃底腺息肉是什么意思

  • 关于推迟举行2022年江苏省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的公告

    请考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认真备考,并密切关注江苏省卫健委官方公众号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江苏省卫生人才网或江苏省中医师考试报名系统。及时了解最新的评估时间表。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江苏省体检中心2022年6月29日...

    2022-07-05

  • 关于推迟举行2022年江苏传统医学师承出师考核的公告

    针对目前我省南京等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为切实保障广大考生和考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经研究,2022江苏省大会原定于2022年7月2日至3日召开,中医师考核延期,具体考核时间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另行通知.请考生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认真备考,并密切关注江苏省卫健委官方公众号网站发布的相关信息。江苏省卫生人才网或江苏省中医师考试报名系统。及时了解最新的评估时间表。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江苏省体检中心2022年6月29日...

    2022-07-04 江苏省2022年退休养老金调整方案 江苏省2022年中考分数公布时间

  • 2022年广西北海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考核工作的通知

    根据《中医药从业人员和真正专业技术人员医师资格考试办法》(卫生部令第52号)和《中医药教师和专家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国医发[2007]47号),《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医师及有专长医师资格考试办法》的通知》(国医医证发[2007]2013]28号)、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按照2022年关于做好中医药专业人才考核工作的通知》(桂中药医发[2022]3号)精神做好2022年北海中医药师资人才检测中心考核工作。通知如下:1、考核对象(1)申请学徒考核,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力,且连续3年跟随老师学习;2.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一格式与导师签订师承关系合同,并经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有效期3年(之前签订合同并经过公证的考生)2019年7月31日可以申请)。(2)具有专业评估的传统医学申请人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依法从事传统医学临床5年以上;2.掌握独特、安全、有效的传统医学诊疗技术。2.提交材料(1)具有传统医学专业知识的申请人,须提交以下申请材料:1、《中医药专业资格考试申请表》1份(详见附件1,由申请人单位盖章,并签署“符合申请条件,同意申请”的意见);lt/gt2.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无误);2张3.1寸免冠正面半身彩色照片(不包括贴在申请表上的照片);4.申请人所在地县级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其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年限的材料(附件2,需报送县级中医药行政主管部门)由现执业机构初审并盖章后,由部门审核盖章);5.两名以上中医师出具的证明其掌握独特、安全、有效的传统医学诊疗技术的证明文件(附件3);6.证明人医师资格证书各1份(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无误后退回);7.技能操作成绩有效期为两年,综合笔试成绩有效期为当年。补考考生须提供《2021年广西中医药教师专业考试成绩单》复印件(复印件和原件核对)。(2)申请学徒考核需提交以下材料:1、《中医药指导教师评审申请表》1份(详见附件4,由批准指导教师执业的县、区卫生局盖章,并签署《符合报考条件,同意申请")2.个人身份证明复印件1份(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无误);2张3.1寸免冠正面半身彩色照片(不包括贴在申请表上的照片);4.学历或学历证明复印件1份(提交复印件,原件经核实);5.指导教师的医师资格证书、医师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或经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其从业15年以上的证明中医或民族医学临床工作1(附录5);6.经公证的师承关系合同复印件1份(提交复印件,原件核对无误);7.技能操作成绩有效期为两年,综合笔试成绩有效期为当年。补考考生须提供《2021年广西中医药教师专业考试成绩单》复印件(复印件和原件核对)。3.报名及现场审核确认时间考核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审核两部分。现场审核是根据考生与老师练习或学习的地点进行的。根据辖区管理原则,现场审核在辖区卫生健康局进行。县政府对考生的材料进行审核,并在考试系统中进行审核。体检中心(西南大道225号市卫健委西楼一层)进行审查。(1)考生网上报名时间:请考生于2022年5月13日至6月3日期间登录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医药石城与真学专长测评管理系统(htt://222.216.195.142:8320/uer/uerLogi)进行填写信息(推荐使用谷歌、搜狗等浏览器)。(二)现场审核时间和地点:1.时间:县区现场审核时间:2022年6月6日至6月24日。市政审查时间:2022年6月27日-7月8日。2.地点和联系电话:(1)合浦县:合浦县卫生局一楼中医科(合浦县连州镇东山路87号),电话:7281437、(2)海城区(含市级医疗卫生单位):海城区卫生健康局3楼301室(海城区三中路24号),电话:3061981、(3)银海区:银海区政府大院2号楼313室,电话:3219709。(4)铁山港区:铁山港区卫生局医事科,电话:861002、(3)市政联系人和电话号码1.市卫生健康委医政中医药管理科:闫子文,3050922、2、市体检中心:黄春艳、陆兆军,3036637、3067285、4.评估时间和地点考核时间暂定为2022年8月下旬(8月16日-8月18日)。具体时间及考核地址以准考证公告为准。5.打印准考证8月4日至8月15日期间,考生可登录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医药师承和真才实学测评管理系统(htt://222.216.195.142:8320/uer/uerLogi)打印入场券。6.其他事项(一)请各县区卫生行政部门、中医药部门根据当地防疫要求,做好疫情评估,制定合理方案,确保人员不聚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报名机构和资格审查中进行考试。(二)考核结果由自治区中医药管理局统一公布。此次,在传统医学从业人员和具有真正专业知识的人员(按卫生部原令第52号)通过考试并获得《中医学教师培训证书》或《中医学专业证书》后“,他们不能直接开诊所。在指导下,在广西区医疗机构试用一年并通过考试后,可申请参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附件:点击查看1.中医药专业考试申请表2.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的申请人中医药临床执业年限登记表3.申请人掌握传统医学诊疗技术的证明,用于考查传统医学技能和专业知识4.传统医学从业者评估申请表5.申请人指导教师从事中医和民族医学临床年限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考核登记表北海市卫健委办公室2022年5月13日...

    2022-05-20 传统医学中医药养生执业养生传承网 传统医学中医药学

  • 现代医学小史PDF+epub电子书下载完整高清版|百度网盘下载

    编辑评论:现代医学简史回顾500年现代医学诞生与演变的历史,重拾生命与人的医护核心,带领读者踏上医史之旅从古代文明到现代。作为作者的第十部通俗作品,它雄辩地展示了重大医学进步与社会事件发展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介现代医学史是无数优秀医务人员用鲜血和勇气书写的动人故事。在人类与疾病作斗争和改进现代医学方法的500年历史中,寻找疾病根源的精神和消除疾病、挽救生命的热情构成了医学的人文内核。本书选取了现代西医的七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讲述了学科演变中的趣闻轶事:解剖学的诞生、外科的创新、瘟疫困扰人类的历史、生命起源之谜、产科的发展和治疗方法的演变。今天的人体成像技术让我们可以窥视内部器官,而移植让器官可以随意更换并植入功能基因,从而改变自然界中每个生物的独特命运。医学不仅是一门将人体作为对象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更是一门关乎生死的艺术。医学史上的主角是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男女。他们创造的医史是辉煌的,虽然难免会有失败的尝试和愚蠢可笑的猜想,甚至可能被当时的人们误解,被视为卑鄙的罪犯。微生物学大师路易斯·巴斯德(LouiPateur)玩诡计和抬高价格,以牺牲自己的声誉;据说“外科之父”约翰·亨特脾气暴躁。但从本质上讲,医学仍然是为他人谋福利的事业,医务人员仍然是一个关心生命的集体。我们今天创造的技术以更先进和更大规模的手段破坏自然,我们应该尊重医学学科,其目标是更好地减轻人类痛苦,治疗人类疾病。了解医学史的科学人文内核,也是对自己的关爱。图书特色1。现代医学诞生与进步的500年历史,解剖学、外科、防疫从何而来?这本书以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从古代到今天的医学史演变。近代的各个方面,如人体解剖学和外科、产科、防疫等与我们今天息息相关的学科,都诞生于古希腊对人体的混乱认识,逐渐演变成一个系统的体系通过许多杰出的医学专家之手。科学生涯。比如在古罗马,手术就是粗暴的包扎和截肢;在中世纪,由于缺乏技术,它成为对患者的折磨;直到近100年来消毒和麻醉的发明,手术中和手术后的疼痛才得到缓解;在现代,远程手术、多器官移植已成为可能。2。不再把医学和医生当成神话和权威的象征,客观地理解医学消除和抚慰痛苦的“神圣使命”当我们就医时,似乎是对患者的强烈诉求。新的流行病不断出现,对死亡的古老恐惧再次浮现,患者必须信任专业人士来治疗他们的疾病。结果,医生和科学家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权威,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有时我们会忘记,我们的生命经常处于危险之中是正常的。医学的使命只能是减轻或抚慰痛苦,而不是消除疾病。3。收集医学史上鲜活的轶事和八卦、奇特的治疗方法和荒诞迷人的医学观点无论是在古罗马血腥的斗兽场,还是巴斯德井然有序的实验室。作者用故事般的语言带领我们穿越历史各个时期的医学场景,让医学史上的各种奇思妙想相互争辩。我们可以看到亚里士多德和列文虎克在空中争论:生命是怎么来的?婴儿是“活”在卵子里还是精子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约翰·斯诺对传染病起源的天真猜测:病原体是在恶臭的“瘴气”中还是在被污染的水源中?4。由西北大学病理学教授撰写,他对医学人文学科的独特见解被钉在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中作者FrakGozalez-Cruci是西北大学病理学名誉教授,他出生在墨西哥城,单亲家庭经营一家药店,一生都在学习和实践医学。他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撰写了大量医学科学书籍,其中大部分讨论了他熟悉的外科、解剖学和医学的人文关怀。正如他所说,医学史是很多专业领域都感兴趣的,书中讲述的故事大家可能很熟悉,但观察医学史,扭转社会态度与医学发展的不协调,才是本书的信念。书。关于作者弗兰克·冈萨雷斯-克鲁西墨西哥裔医学专家、科普作家、西北大学病理学名誉教授。1936年出生于墨西哥城的一家小药房,从加拿大皇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移居美国,先后在印第安纳大学和西北大学担任病理学教授。他用英语和西班牙语撰写了大量关于解剖学、外科和产科的科普著作。《走进一颗心:探寻体内的奥秘》获得2014年德国默克文学奖。部分作品还被BBC等机构改编成纪录片和戏剧。目录前言/我第1章解剖学的兴起/001第2章外科的兴起/033第三章“活力”与“机制”/077第4章生育的奥秘/109第5章瘟疫与人类/149第六章疾病的概念/203第7章诊断过程/235第8章治疗/271第9章一些结论性想法/309致谢/319本书前言虽然这是陈词滥调,但历史的教训往往是模棱两可的。但是,通过医学史,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时间变迁之后依然坚持的基本医学态度:孜孜不倦地寻找疾病根源的精神,以及消除或减轻疼痛的热情。医学史对许多作者都很有吸引力。这本书的很多内容之前已经被不少人谈论过,而且写得很好。不过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有点原创的,书中呈现的主题并不是我原创的,而是主题呈现的方式和我个人的解读都是原创的。我相信,当前的社会态度与医学发展的现实并不协调,观察医学的历史演变可能会为理解这个问题提供有用的见解。如今,成像技术提供了人体内部的视图;外科医生使用机器人设备进行远距离手术;器官可以在令人惊叹的移植手术的帮助下更换;有机体的独特命运和个性。面对这些科技奇迹,我们常常忘记医学曾经是一门艺术,尽管取得了一些令人钦佩的进步,但今天的诊断方法仍远未达到数学精度。最重要的是,在当今科技发达的时代,我们常常忘记医学是建立在普世人文主义之上的。我倾向于认为,这个基本的人文主义核心现在正受到威胁,而保护和维护它对医学界来说是一个挑战,就像解决最棘手的技术或科学问题一样。出现了新的流行病(艾滋病可能是最明显的例子),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模式也出现了,这是不断变化的世界条件的必然结果。因此,古老的黑暗恐惧再次浮出水面,科学家和医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需要迅速找到解决方案,他们忘记了生命不断处于危险之中是很自然的,而彻底根除疾病——不仅仅是减轻疾病负担——这个目标是不现实的。在这样的困境中,难怪最迫切的呼吁和恳求是向已经颇具影响力的医生们提出的。盖伦是马库斯·奥勒留的医生,维萨里是查理五世的医生,威廉·哈维是不止一位英国国王的医生,历史上这样的人很多,一个也没有。列出了一个。在我们这个时代,迈克尔·德贝基也像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

    2022-04-17 解剖学医学基础知识 解剖学 医学笔记 魏保生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